民俗馆里看变迁 老物件中忆乡愁

村民家改造成的民俗民俗馆。
村民向民俗馆捐赠播种的馆里耩子。
本报讯(记者 陈昂 通讯员 陈晓双 文/图)近日,看变淮上区梅桥镇再添新景点,位于周口村的民俗馆即将对外开放,作为梅桥镇第二个村级民俗馆,这里将展现当地农耕文化,感受新农村的时代变迁。目前,迁老该民俗馆正在发动多方力量积极开展老物件征集活动。
11月17日,物件在淮上区梅桥镇淝北村周口自然村,只见民俗馆外,两侧白色砖墙,中间门头砖草下面,墨绿色繁体书写“梅桥镇周口民俗馆”,门外两侧挂有“民俗本来承民运,乡情总是系乡风”。走进门是中忆一个小院子,红彤彤的柿子挂在树上,里面便是一间普通的民房,从红色小门进去,各类展品映入眼帘,几名村民正在进行整理。
梅桥镇文化站站长韦利军介绍,乡愁之前在梅桥村利用上世纪70年代的老供销社仓库,经过改造建起了300多平方米的民俗馆,里面有很多当地农村的老物件,包括各种农具和生活用品,吸引很多市民前来参观,社会反响很好。而淝北村作为2019年全省美丽乡村重点村,民俗因为靠近三汊河,旅游资源丰富,作为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一项,设立民俗馆很有必要,于是参照梅桥村民俗馆进行了设计。
“这个民俗馆的馆里房子是村民周兵自愿提供的,他家长年在外,干得不错还买了房子,不回来了,就热心提供给村里当民俗馆了。”韦利军说,看变这处房屋维护得特别好,院里还有两棵柿子树,经过改造后,别有一番风味。
在民俗馆里,迁老村民捐赠的老物件真是不少,农具有牛盘、牛梭头、物件扇镰刀、中忆抓钩子等等,乡愁农家生活用品有簸箕、馍篓子、民俗小坛子、木箱子等等。还有上世纪70年代的红灯牌收音机,当年可是全家最值钱的大物件,勾起了很多人的回忆。
其中一个用于播种的耩子,是84岁的种田“老把式”张之清捐赠。张之清介绍,种了一辈子的田,他对土地怀有深深的感情,这个耩子有四十多年的历史,是分田单干时从生产队分到的。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后,家里几十亩地,利用这个家什,第一稿年实现了大丰收,交足了当年的公粮任务,从此,家里大大小小十多口人吃上了饱饭,再也没有被饿过。农业机械化后,这个耩子被闲置,但一直舍不得扔,这下找到了好归宿。
据了解,本次征集物品包括文献资料、实物资料、音像图片资料、档案资料和其他资料。在坚持自愿捐赠的原则上,根据老物件的性质,依据保管者的意愿,采取捐赠、征集、借用、收购、代为保管、交换、交流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使散留在民间的老物件得到充分利用。
韦利军表示,民俗馆里看变迁,老物件中忆乡愁,梅桥镇民俗馆接受捐赠后,将向捐赠人出具收据,收据中标明捐赠物品名称、年代、质地等。根据捐赠物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颁发荣誉证书。捐赠数量大、价值高的,可举行捐赠仪式并视实际情况予以表彰奖励,展出的文物标明捐赠人姓名。截至目前已征集到老物件700余件,欢迎广大市民继续捐赠。
相关文章
- 在暴风雨后的寂静办公室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许多有趣的网络内容,从评论到演员信息,从免费观看的影片到在线观看的视频信息,这些资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娱乐和学习体验。我们可以浏览各种网络评论,了解观众对电影2025-05-29
- “俺好比放风筝断了金线,俺好比浅水龙围困沙滩,俺好比中秋月被云遮掩,俺好比井内哈喇把身翻……”经过村口的一棵千年银杏树,记者的耳边传来了一阵阵节奏鲜明、曲调悠扬、声韵爽朗的老调子。午时刚过,潜山县五庙2025-05-29
- 这是4月24日在安徽黄山拍摄的高山杜鹃,远处云海翻腾。新华社发(黄辉摄)2025-05-29
- 春风拂人面,嫩芽吐新绿。日前,由来安县关工委联合滁州大手拉小手亲子协会联合组织的亲子采茶活温馨落幕。茶园里,采茶、赏茶、制茶、品茶,欢声笑语,趣味无穷。孩子们纷纷用稚嫩的双手为父母泡一盏茶,双手敬上感2025-05-29
- 本文目录导读:剧情介绍在线观看视频信息演员信息在浩瀚的网络世界中,我们为您精心整理了关于“亚梨沙银行劫匪”的各类信息,包括剧情介绍、在线观看、视频信息等,供您免费浏览和观看。剧情介绍亚梨沙银行劫匪的剧2025-05-29
- 原标题:张一山公益图书室落户牛阁小学淮北新闻网讯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由“毕业后公益图书室”携手张一山粉丝后援会组建的张一山公益图书室正式落户濉溪县孙疃镇牛阁小学,3158册图书将为这里的孩子带来更2025-05-29
最新评论